兰州市林业和草原局“村村万树”行动工作成效
日期:2025-04-23 来源:兰州市林业和草原局
字号:[大][中][小]
兰州市林草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扎实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全面实施“村村万树·绿美乡村”行动,按照2025年建设中的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为重点,扎实推进“村村万树”行动。聚焦“五边”(山边、河边、路边、广场边、景区边)和“四旁”(宅旁、村旁、地旁、水旁),做好规划设计、树种选择、技术指导等工作,科学推进乡村绿化,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。
一、强化组织保障,构建科学实施体系。四级责任体系凝聚合力。建立“市级统筹、区县主责、乡镇落实、村社包干”四级责任体系,制定《“村村万树·绿美乡村”行动实施方案》和任务落实清单,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任务和责任清单,细化实施步骤,全面推动“村村万树·绿美乡村”行动走深走实。拓展筹资渠道激发活力,争取各级财政资金92万元,专项开展“村村万树”行动。积极宣传倡导社会各行各业参与建设,市生态林业试验总场等相关单位投入资金298.37万元并提供优质苗木19.5万株,兰州市林草资源调查中心通过《2025年度林木良种培育项目》,计划繁育乡土树种2万株,为“村村万树”行动提供苗木保障。
二、创新技术引领,提升绿化管护效能。重点打造精准规划。“村村万树”行动坚持“宜草种草、宜林造林”的原则,充分考虑村庄地形地貌、气候特点、立地条件和水资源等环境条件以及村民种植习惯和经济结构,从实际出发,编制“生态创新”“醉美马坡”“有机大同”“水墨丹霞”“金色平安”等12个乡村振兴示范带中心村进行规划设计,为“村村万树”行动提供“一站式”技术服务。夯实行动技术基础。组织编制《兰州市“村村万树”适生树种名录》《兰州市村庄绿化技术手册》,优选造林绿化树种74种、经济林树种9种,筛选适宜乡村绿化的生态林及经济林树种50种,向乡镇相关技术人员和农户名录和手册6500册,全面普及绿化知识、推广绿化技术。组织高级技术人员围绕树种选择、苗木栽植、浇水施肥、整形修剪、越冬保护、有害生物防治、后期养护等方面同步开展技术培训,培训受众人数达800余人次,提升村民绿化栽植及养护管理水平,为基层开展行动提供科学支撑。
三、推动产业融合,实现生态效益转化。鼓励村民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林下经济。将乡村绿化与群众增收致富有机结合,加强特色经济林建设,强化“一村一品”主题化造林绿化,打造一批“桃乡”、“梨乡”“玫瑰”等特色村庄。绿化赋能生态旅游。依托绿化成果开发文旅项目,在西固区达川镇打造“三江口湿地花海”,种植马鞭草、百日菊等花卉,“烟雨兰山”“水墨丹霞”和“水磨石佛”示范带打造农家乐,将绿化与休闲相结合,提升乡风文明。榆中县李家庄村建设“田园综合体”,将绿化景观与农耕体验结合,大力发展农事体验、休闲游憩、摄影采风等文旅业态,促进村民增收。对全市登记在册的276棵百年古树实施“一树一策”保护,设立保护标识牌和电子档案,红古区海石湾镇对明代古槐进行树体修复,并建设古树文化广场,成为当地乡愁文化地标。围绕村庄绿化和古树保护,构建“春有花、夏有荫、秋有果、冬有绿”的生态宜居村庄,
四、全民共建共享,打造宜居美丽乡村。全民参与凝聚治理共识。通过义务植树、“支部林”、“巾帼林”等主题活动,形成“一名党员一行树、一个支部一片林”带动效应,发动党员参与义务植树。推广“党员+农户”结对模式,城关区伏龙坪街道组织党员认领“责任树”;红古区花庄镇开展“党员包片联户”行动,带动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山楂、樱桃等经济树种。环境改善助力乡村振兴。“村村万树”行动的开展,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植树增绿扩绿有机结合,以系统性思维统筹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,既有效解决了村庄闲置边角地杂草丛生、垃圾杂物堆放的长效管理问题,又把荒、废、边角地变成了美化绿地,村庄从“脏乱差”变为“绿美净”,通过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,为西北地区乡村绿化提供示范,是推动农村向绿色发展、向生态转型的意向有效举措。